生態環境部鋼鐵工業污染防治工程技術中心(以下簡稱工程中心)是2010年2月10日由國家環境保護部(環函〔2010〕64號)批準建設,2016年1月4日正式通過驗收,依托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建設,是鋼鐵工業環境保護領域技術創新、服務環保技術政策、技術標準研究制定的綜合性平臺。工程中心為國家對鋼鐵行業的環境管理監督與決策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開展與鋼鐵行業環境保護,資源、能源綜合利用相關的技術開發和技術交流;參與相關的國家、行業標準規范的研究與編制,推進我國鋼鐵行業環境保護、資源、能源回收利用的技術進步。
二、研究領域與方向
中心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積極踐行美麗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國家戰略,以助力鋼鐵行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生態環境根本好轉以及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目標,聚焦鋼鐵工業“三廢”污染防治和資源化利用,聚焦綠色低碳節能環保技術,積極開拓工業場地土壤及地下水修復、工業園區生態環境改善提升等工業領域技術研發,緊跟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大氣科學、冶金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能源與動力工程等學科領域發展前沿,加強數理化生等技術的學科布局。
三、人才團隊
工程中心固定人員近150人,其中,工程技術人員占總人數的比例達60%以上,擁有正高級工程師30余人、高級工程師50余人,有近60人次持有各類執業資格,在環境工程技術和裝備研發、系統設計、施工建設管理、環境影響評價與監測等方面具有較強的技術與管理能力及豐富的實踐經驗。中心人員專業涉及環境工程、給水排水、采暖通風、化學工程、材料學、煉鐵、工民建、機械制造、礦物加工、自動化、電力、放射化工、環境科學、氣候學、電子計算機、分析化學、生物學、環境規劃、概預算、地質工程等二十多個相關專業,形成了專業配置齊全、年齡組成合理的研發梯隊,在科研、教學、工程設計、施工管理、設備調試運營方面具備豐富的經驗,實現了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
四、科研條件
工程中心擁有包括水處理實驗室、大型煙氣除塵與凈化實驗室等完備的測試、試驗場所、研發平臺占地近4000平方米,在湛江、上海等地建有多個產業化中試基地,配套專業儀器設備。
五、主要業績
工程中心依托單位編制、修訂環保類國家及行業標準、規范、規程近百項。在鋼渣處理領域構建完整的鋼渣資源綜合利用標準體系,覆蓋基礎標準、檢測方法、產品標準和工程應用施工技術規范等,填補多項國內外空白。工程中心利用自身技術優勢,積極為國家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及行業協會提供技術咨詢和專業化服務,開展面向鋼鐵行業的生態環保政策咨詢工作,為環境執法提供技術支撐。近年來,配合生態環境部、工信部等部委開展鋼鐵行業排放量及源強核算相關指南、標準的編制和評估工作,參與鋼鐵企業產能、污染設施運行、污染物排放情況檢查、規范化核查等工作,定期編寫行業發展報告,為國家及行業節能減排政策、法規的制修訂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工程中心提供建設及規劃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企業風險事故應急預案、超低排放評估監測等服務,近年來,提供超低排改造評估、雙碳規劃服務百余項。
六、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33號
聯系人:包娜
聯系郵箱:hb8_309@163.com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13號
京ICP證1304213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