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中心概況
國家工業建構筑物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National Test Center for Quality and Safety Inspection of Industrial Buildings and Structures)(以下簡稱中心) 于2011年3月經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依托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中冶檢測認證有限公司設立的權威檢測機構。中心秉承“科學、公正、準確、高效”的質量方針,致力于為工業建構筑物全生命周期提供高質量的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服務,為我國工業安全生產和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作為國內綜合性、專業性的檢測機構,中心在近20年的發展歷程中,始終堅持“公正誠實、科學嚴謹、熱情及時,準確可靠,持續改進”的宗旨,憑借先進的技術和卓越的服務理念,為廣大客戶解決了眾多質量難題,贏得了客戶和社會的信賴。中心將繼續根據客戶需求,不斷拓展業務領域和服務范圍,提升服務質量,致力于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全面質量解決方案,努力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專業化檢驗檢測機構。
二、 研究領域與方向
中心緊跟國家戰略需求和行業發展前沿,聚焦工業建構筑物質量安全領域的關鍵科學問題和核心技術難題,主要開展以下研究:
工業建構筑物安全評估與鑒定:研究工業建構筑物結構安全、抗震性能、火災風險等方面的評估理論和方法,開發先進的檢測技術和設備,為工業建構筑物安全鑒定提供科學依據。
工業建構筑物健康監測與預警:研究基于傳感器網絡、大數據分析等技術的工業建構筑物健康監測方法,開發智能化預警系統,實現對工業建構筑物安全狀態的實時監控和預警。
工業建構筑物加固改造與修復:研究工業建構筑物加固改造新技術、新材料和新工藝,開發高效、環保的修復材料和技術,提升工業建構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工業建構筑物標準規范與政策研究:參與制定和修訂工業建構筑物相關標準規范,開展工業建構筑物安全政策研究,為政府決策提供技術支撐。
三、 人才團隊
中心現有員工近600人,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其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44人,高級工程師269人,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19人,注冊土木工程師(巖土)5人,持證公路檢測工程師51人,中心還聘請了2名國內外知名專家擔任顧問,為中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 科研條件
中心擁有先進的科研設施和設備,目前試驗室面積超過10000㎡,辦公室面積超過7000㎡;擁有設備儀器約2550余臺(套),折合資產約6500萬元,具備包括研究性試驗、實驗室檢測與檢驗、工程檢測、中試試驗等試驗條件,能夠完成結構診治行業所有重要的試驗研究,并且在不斷改進和完善研究性試驗條件,目前已成為國內結構診斷與改造行業試驗條件最全面的單位之一,綜合技術水平保持國內領先。
五、 主要業績
自成立以來,中心承擔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包括:
科研成果:近年來,中心依托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取得包括國家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在內的國家級、省部級獎80余項;專利150余件;綜合技術實力雄厚。
標準制定: 制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規范、規程100余項,為推動工業建構筑物質量安全標準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技術服務:近年來,先后完成了冶金(寶武、首鋼、河鋼、華菱鋼鐵、柳鋼、建龍、德龍、沙鋼等)、電力(國能、華能、華電、大唐、國電投、浙能、粵能等)、煤炭(神東、晉能、山東能源、陜煤、寧煤、陽煤等)、機械(一汽、二汽、長客、二重、一拖等)、石化(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等千余項工業廠房結構診治項目,完成體量全國第一,發現并排除了大量安全隱患,避免了重大安全事故的發生。
事故調查:受國務院、應急管理部等部門邀請,承擔了多項工程領域的事故調查及應急檢測,如參與了江西豐城發電廠“11·24”冷卻塔施工平臺坍塌特別重大事故調查、泉州市欣佳酒店“3·7”坍塌事故調查、深圳賽格大廈異常振動調查、株洲電廠“9·22”除塵器垮塌事故調查、外高橋電廠“2·15”除塵器垮塌事故調查、長沙“4.29”自建房倒塌事故調查等,履行社會責任,彰顯央企擔當。
人才培養: 培養了近10名博士后和20余名碩士研究生,為我國工業建構筑物質量安全領域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
六、 未來展望
面向未來,中心將繼續堅持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和服務水平,努力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工業建構筑物質量安全檢驗檢測機構,為我國工業安全生產和可持續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七、 聯系人及聯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土城路33號
聯系人:郭小華
聯系電話:13701027743
聯系郵箱:13701027743@163.com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13號
京ICP證13042131號